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缝制产业链智能工厂产业化大家谈

发布时间:2022-06-08 15:33:37   来源:网络   点击:


       近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系列专题《领跑的密码》,系统揭示全球规模最大、配套最完整、不断转型升级的中国纺织产业链所进行的智能化升级成果,在社会层面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作为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下游产业生产装备提供方,缝制机械行业在其过程中提供了尤为关键的软硬件设备支撑。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在行业赋能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缝机在全球产业链范畴内发挥的主导作用已经愈发明显。为了进一步解析行业全面推行数字工厂、智能工厂发展路径,中国缝制机械协会邀约了部分企业负责人,阐述了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紧跟市场导向,缝制行业“以变应变”

  从德国4.0到中国制造2025,全球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轮廓日益明朗,近年来宏观政策不断加码,引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而疫情更催化了其整体进程。随着纺织服装、家具家纺、鞋帽箱包等缝制机械主要应用产业的头部企业加快对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延伸进行探索和实践,总体量达到数以万亿级的缝制产业链,智能工厂产业化已经迈出第一步,并有望在后疫情时代,开启全新的市场需求空间。

  在全国第四大针纺服装类产业基地的江西青山湖,众拓制衣通过建设智慧工厂,做到对三个分厂的产量、品质实时掌握,整体产能增加30%以上,高端服装合格率从50%提升至90%;华兴针织投资5亿元改造传统针纺生产线,形成智能吊挂、智能熨烫、智能验针、智能分拣、智能码垛及可视化智能管理的5G智能生产线,产能增加30%以上……

  先行企业所取得的改善是明显的,但这仅仅是智能工厂产业化的初期阶段性成果。上工申贝董事长张敏认为,横向对比,服装、鞋帽箱包等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是落后于汽车、家电等产业的。随着数字工厂、智能工厂产业化推进广度和深度的加快,作为生产核心的缝制设备所能提供的助力将愈加明显。

  数字化、智能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与范围,推动着下游产业要素资源更新、基础设施重置、业务流程再造、组织架构变革和市场场景延展:通过加快智能工厂建设,生产模式难以满足小批量、多品种的快反需求,人工成本高涨且产业工人体量锐减,管理方式相对传统效率再难提升等等发展痛点和堵点,均得到有效解决。

  据中国家用纺织品协会在2021年开展的专项调研显示,绝大多数毛巾、床品企业有引进“智慧工厂”的想法,在未来1-3年有更新设备计划;引进设备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自动化程度,其次为产品质量,价格和技术领先程度也是考量因素;通过设备升级,企业最想实现的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

  据琼派瑞特董事长刘航东介绍,经过数年来与众多家纺企业协作的效果看,针对当前突出存在的人工及熟练度依赖、管理粗放、设备利用率低、质量追溯体系不完善、信息孤岛化、人机订单协同管控不畅等一系列问题,融合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缝制工厂及技术,完全可以给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帮助用户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持续实现节能提效增质。

  《中国服装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和2035年远景目标》发布智能制造推进重点工程,提出“基于5G、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新技术,重点突破高精度轻型机械手衣片抓取、传送、操作及缝制单元设备协同加工技术,研发服装设计、裁剪、缝制、仓储等智能模块化单元,推进智能模块化单元集成应用,实现大类服装主要部件无人化加工,打造服装智能模块化缝制单元集成生产线”的建设目标。

  与之相呼应的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近年来紧跟市场导向,围绕智能工厂产业化以科技赋能加快供给侧升级,智慧缝制工厂管理系统和成套化设备研发趋于成熟,裁剪、自动化生产线、仓储系统、激光设备等局部场景智能化改造成熟方案不断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上工申贝针对汽车、鞋帽箱包及服装产业,杰克针对服装产业,舒普针对制鞋及服装产业、琼派瑞特针对家纺产业,大豪针对袜类和刺绣产业,澳拓美盛针对制帽行业,智谷针对牛仔及衬衫行业,衣拿、明兴针对全产业链吊挂应用,百琪迈、元一针对全产业链裁剪应用,均打造了数字工厂、智能工厂改造的成功案例,为相关下游产业数智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传统设备生产商转型为综合服务运营商,中国缝企采用直接复刻下游生产全场景的方式,为智能工厂产业化推广普及独辟蹊径——上工申贝成立蝴蝶数科、杰克设立杭州样板工厂、琼派瑞特在高阳和常熟建设智能样板工厂、澳拓美盛在青岛设立共享工厂,将行业尖端技术集成与下游实际生产匹配融合,通过承接下游用户订单进行代工生产,直观展现智能制造全场景,引领了下游产业进行复制和效仿。

  值得一提的是,杰克在向下游推行智能工厂应用落地过程中,与多家地方政府的合作成为亮点。“未来数字工厂、智能工厂将重塑服装等产业业态模式,提供千万级别的新就业岗位”,杰克在规划“成套智联,让服装智造无限可能”新发展愿景之初,就将党中央智能制造、共同富裕、脱贫攻坚等政策导向考虑在内并切实融入到智能工厂方案之中,这与各地政府的发展愿景不谋而合。杰克用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星链、云链工厂分解智能制造,将下游生产工序中自动化生产与非自动化生产进行区分,将非自动化工序分解为不同类别的小型工厂。杰克创始人阮积祥表示,“这样做既能解决招工难题,还能为照顾家庭的人员提供更加灵活的就业模式”。据悉,杰克这一模式已经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和浙江省政府关注,未来将会有更多地方政府与杰克合作,推动产业集群转型、新农村建设、脱贫试点等促成共同富裕项目标的项目落地实施,同时带动杰克战略转型后的相关业务走向深化。

  

  纵论变革路径,共谋数智发展

  缝制产业链智能工厂产业化的宏伟蓝图已经徐徐展开,接下来具体发力方向和可行举措应如何展开,成为广大行业企业关注的焦点。对此,受访企业结合自身典型举措,给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作为浙江省首批“未来工厂”,杰克自身智能工厂建设架构和运行体系,具有很高的行业借鉴和参考价值。其整体规划由业务蓝图和技术蓝图构成,业务蓝图涵盖客户、经销商、供应商、合作伙伴、员工各环节,搭载了数据管理体系和数据安全体系,并将数据资产独立运营,按照标签数据层TDM、统一数仓层BW、AI分析模型进行归类运行。业务蓝图包含的智慧运营模块,细分出精准营销、精准交付、精准服务、精准研发四大子版块并分别配置有相应数字化施行细则。此外还设有企业数字化运营平台和产业数字化运营平台,企业平台设有IT基础架构和IOT体系,利用CRM、DMS、MES、ERP、SCADA、SRM、TMS、PLM等数据管理软件和系统,构建起核心源数据层;产业平台以服装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通过IOT设备实现数据自采集、自上传,服务于产线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工资管理、其他应用等各环节。

  技术蓝图由企业管理层、生产管理层、现场管理层共同构建,实现数字化互联互通,并将5G技术、工业机器人、RGV及AGV、自动化立库、视觉识别等先进技术在各管理层进行深度应用和贯通。企业管理层通过CRM、APS、ERP、MES、SRM、PLM有效应用,打通客户、供应商、外协等环节;生产管理层由前端MES系统实现SCADA服务器、工业以太网、生产网络的互联,通过供应链→质量→计划→生产的闭环一体化精益信息体系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上传和分析,并配备有品质管理、计划管理、效率管理、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现场管理层经由工业以太网、生产网络的指令,建立起仓储、物流、机加工、选配、装配、打包、成品、发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阮积祥表示,“杰克近年来一直呼吁全行业应共同参与到智能制造之中,并带动供应端、销售端做出实质性改变。杰克始终坚持开放姿态,愿意与行业共享发展经验、共享市场”。

  2022年,上工申贝正式启动“迈进全面数字化”的中长期战略,谋划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转型——将原有研发中心与技术应用中心合并为技术中心,加速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区块链等技术理念与既有尖端领先技术的融合贯通,完全以客户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产品研发改进和工艺改进创新。结合上工申贝在罗马尼亚打造工业4.0零件工厂、在捷克打造工业4.0中厚料设备工厂、在中国打造黄岩智能工厂的运作过程,张敏建议广大行业同仁,应遵循制造业发展内在规律,立足企业实际、立足市场实际推动自身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锻长板”思路,围绕自身优势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舒普董事长罗千认为,生产模式、管理方式等关键流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是企业数字工厂、智能工厂执行落地的基础要件。因此,对标现代化企业体系,真正将信息化应用融合贯通,是实现变革的前提,需要决策者明确战略定位并自上而下强化执行。

  百琪迈副总经理朱月蓉针对人才建设提出了建议,她认为,智能工厂快速发展和落地阶段,企业在团队配置层面可以将选材范围进行延伸,更多地关注纺织服装、鞋帽箱包、家居家纺、汽车航空等下游领域相关专业型人才,从而补充对下游生产工艺流程的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智能工厂产业化落地推广及后续服务。

  智谷董事长陈新华表示,践行智能工厂或将有两条可选路径:一是综合型企业,通过自身研发及并购合作,围绕智能工厂整体框架的各环节进行扩充完善,最终实现成套方案。二是通过整合协作,工贸型、商贸型企业充分掌握行业资源,深入了解用户核心需求和工艺痛点;相对应地,中小生产企业持续深化“专精特新”发展,实现细分领域做精做强,提供智能制造细分领域优质资源,形成优势互补。

  重机(中国)董事长阿部 裕也认为,优势资源整合互补,是实现自身及产品端变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据悉,为增强提供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兼备的智能化制造解决方案的能力,重机在2021年与飞马开展销售、开发领域的事业合作基础上,2022年计划与三菱、名菱技术株式会社开设合资公司,从而集结资源形成合力。

  衣拿董事长翁端文表示:“智能工厂不仅仅是设备升级,更多的是整厂规划模式,意味着下游生产进入了新时代——通过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以合理编排生产计划与生产进度,并通过绿色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运用,进化成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环境舒适的人性化、智慧化、透明化工厂”。

  行业商贸领域对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应用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金振董事长蔡飞扬表示,通过引入数字化对企业运营体系改造升级,极大地提升了销售、管理、订单、仓储、服务等细节效率;智能仓储系统的应用,实时掌控各细分品类存量、需求,对后续配置决策提供了数据分析和支持。美时达董事长张宽表示,通过引入数字化和数据应用,已完成全球重点终端用户前置零件仓试点部署运行;以数据为支撑的需求预判、关联推送、售后服务等,为传统商贸模式创新提供了有效改造手段。

  在行业全面推行数字化、智能化变革过程中,需要提醒广大行业企业注意的是,数据接口缺乏标准化、整体解决方案落地过程接入端口不统一导致成本增加、效果减弱,是受访企业负责人普遍提及的阻碍当前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瓶颈之一。

  综合受访企业的应对举措,强化自身数控软件系统先进性、兼容性,在方案设计期框定协同设备对接端口互联,依托用户自有数据云平台实现无缝接入,成为当前主要采取的解决方式,而打破闭环思维、深化开放合作,已经是行业广泛共识。

  数据通讯互联作为数字工厂推行的基础,随着物联网、5G等技术在行业应用快速展开,设备层面数据自采集、自上传、自下达等功能的实现,以及各设备物联互通均被明确为下阶段行业协同发力的重点攻关标靶。

  当前,下游需求正处在快速变化阶段,一方面,随着数智化升级进程加快,将带动集成单元自动化类、成套解决方案类设备占比份额快速提升,形成新的市场空间和运营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层级市场需求将长期存在,为常规设备提供了发展余地。

  罗千认为,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层级的市场需求会随着设备的技术发展而变化——具备智能制造基础和成熟条件的中大型用户工厂,和专攻小批量、多品种特色化生产的小微型用户工厂,将产生出不同形式的数字化、智能化需求。因此,无论是成套整厂解决方案,还是针对关键工序的数智化应用,均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空间。

  结合受访企业负责人观点来看,尽快打通行业智能工厂产业化发展堵点,应对两个市场做好资源分配和布局,满足不同产业、不同层级用户对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和解决方案的需求,成为响应市场导向、拓展市场空间的重中之重。作为行业先行企业,杰克、上工申贝均明确了在常规产品基础上,以数字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打造第二利润曲线的战略调整,为行业起到了表率和示范作用。

  

  路长且阻,策马扬鞭正当时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杨晓京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所作出的重要论断中,明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数字化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高屋建瓴地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接下来的发展指出了前行路径。

  杨晓京理事长指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深刻变化,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竞争”。而疫情改变全球消费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客观上加速了中国乃至全球朝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进程。因此,行业发展远景一定是智能工厂,这既是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适应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变化的紧迫需要,也是促进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由大变强的内在要求。

  杨晓京理事长强调,通过全行业持续不懈努力,“十三五”期间,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创新手段、方法不断更新。行业产品整体向单元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转型,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深入,缝制云平台步入产业化开发和应用等成绩的取得,为缝制产业链智能工厂步入产业化开发和应用奠定了扎实基础。越来越多的中国缝企锁定智能工厂产业化的全新战略方向,从内生发展和产品供给两个层面,迈入数字化、智能化领域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由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主导的产业链智能工厂产业化落地正式拉开帷幕。但同时也应看到,整体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距离全面实现智能工厂产业化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期间,不断响应需求、改善流程、完备方案的过程,恰恰是凝聚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的“炼金炉”。

  有鉴于此,围绕数据融合、高效生产、柔性制造的智能工厂发展建设目标,杨晓京理事长向行业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

  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加快推进科技研发和产品质量提升。行业发展还不均衡,企业整体研发水平、质量控制水平、管理水平难以适应智能制造要求,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还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类长效机制及保障措施,有序推进人才队伍、科研创新、市场开拓、质量品牌等方面的提升和建设;加快工业信息技术及理念在企业研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普及和创新集成,加快推进行业与市场的一体化对接,加快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二是要坚持数据驱动,实现智能转型。要集中抓好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突破高档数控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化生产线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进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从产品设计智能化、关键工序智能化、供应链优化管控等方面,推进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要积极培育新型生产方式,结合行业特点和用户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三是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夯实,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仍需加强。与此同时,骨干企业要积极选用和建设“一硬一软一网一平台”的“新四基”:“一硬”是指智能的感知和处理,要有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的传感器和处理器作为硬件支撑;“一软”是指工业软件,既包括传统研发设计软件、管理软件、车间执行系统软件,也包括智能制造操作系统;“一网”是指工业互联网,要建立高可靠、低延时、安全的互联网;“一平台”是指工业云和大数据服务平台,所有数据最终都会汇集到工业云和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新四基”与传统强基工程相互配合,才能进一步构建起智能制造的发展基础。

  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标准。重视并发挥技术标准在行业智能创新升级中的基础和导向作用,加强对德国RAMI 4.0、美国IIRA技术架构体系和相应标准、协议的动态关注和研究,积极参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研讨和建议;聚焦智能装备、服务、数据、缝制互联网等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方法,通过企业间以及产业链协作,积极尝试设备、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及信息融合;加快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在智能缝制领域的制修订,构建包含缝制设备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功能三个维度的智能化技术和标准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优势的行业核心竞争力。

  路长且阻,但对于一步一步扎实完成从无到有、由小及大、由大变强的中国缝机而言,对于拥有坚定信心、历经磨难、永不言弃的最宝贵精神财富的中国缝企而言,我们有充足的底气和能力,赢得任何挑战。

  杨晓京理事长强调:“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我们将迈入和亲历的,是缝制机械产业二百余年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拓荒之举”,中国缝机将站在强国阵营新起点上,以引领者之姿态,推动智能工厂产业化不断落地。行业企业作为实施推动主体,尤其广大企业负责人要进一步发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行业站稳强国第一阵营、践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协会也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发挥桥梁作用,引导行业自律,服务行业企业,促进共同发展”使命,与企业一道,应有所为、大有所为、必有所为。